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简文为“其一只以食折垣王一人师使者,只以食钩盾使者迎师子,以食使者弋君”,这枚简记载的是折垣王派遣使者向汉朝贡献狮子,汉朝派遣少府属吏钩盾使者前往迎接。该汉简是西域国家向汉廷贡献狮子的记载,极为珍贵。一般的献畜安置于中央设在河西各郡的厩苑中畜养。稀见、贵重的奉献物要带到京城“面呈”皇帝,即所谓的“诣行在所”。汉廷这次派出钩盾使者前往敦煌迎接狮子可见其重视程度。
虽然目前对“折垣”究竟是西域哪个国家还不得而知,但是根据诸多文献记载,当时向中原进贡狮子的主要是印度、波斯等国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影响下,源出西域的狮子形象被华夏化,“吐赤白舌”的印度狮缩回了舌头,张牙舞爪的波斯狮子变得和气了,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国气派、大家喜闻乐见的舞狮等形象,既保留了威武的气势,又具备了祥和的面貌。
撒马尔罕康国王宫遗址壁画 资料图片
“天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汗血宝马”,在张骞出使大宛时就强烈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而大宛国君主长期以来“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这样,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未能实现初衷,却让大宛天马西来成为了现实。而悬泉汉简真实地记录下汉朝政府如何迎接天马的历史一幕。
简文内容为“元平元年十一月己酉,□□□诏使甘□□迎天马敦煌郡,为驾一乘传,载御一人。御史大夫广明下右扶风,以次为驾,当舍传舍,如律令”。这枚汉简抄录的是公元前74年12月28日御史大夫田广明下发的一份传信文件。简文内容是朝廷派专人前往敦煌迎天马,出长安后,从右扶风往西直到敦煌,沿途驿站传舍,都要按规定接待并提供车马食宿。
记录这枚简文的时间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李广利伐大宛之后“岁献天马二匹”的约定已过了20余年,在这20余年的时间里,大宛一直践行每年献马两匹的约定,从此简的记载可得到印证。同时从这枚简中也可以知道,自太初四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宛和汉朝始终保持着往来贡使的关系。在当时交通条件极不便利的情况下,朝廷每年都要专门派官员远赴敦煌郡迎接贡使和天马,再到京师长安,沿途所过,要提供车驾和食宿安排,可见汉朝对迎天马的高度重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悬泉置,其出土的两万多枚悬泉汉简内容包罗万象,是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它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邮驿、交通等各方面内容,对于研究两汉时期中原与广义意义上的西域,以及地中海沿岸古代国家的关系极具价值,它记载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邮驿制度,见证了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为研究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流提供了最为真实和可信的原始档案,影响重大,意义深远。(文/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研究员、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朱建军)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27日13版)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