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原标题:民国时期来甘旅行的人 都爱买些啥?

民国时期来甘旅行的人 都爱买些啥?

  兰州刻葫芦。

民国时期来甘旅行的人 都爱买些啥?

  莫高窟碑拓片。

民国时期来甘旅行的人 都爱买些啥?

  兰州明肃王府碧血碑拓片。

民国时期来甘旅行的人 都爱买些啥?

  抗战时期中国工合创办之纺织合作社。

民国时期来甘旅行的人 都爱买些啥?

  20世纪30年代的雕漆艺人工作场景

  古往今来,对于旅行者而言,“不虚此行”一词既代表精神上获得极大满足或愉悦,往往也暗示其采购了不少旅游目的地之特产以作纪念。民国时期的甘肃,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却是各路旅行达人的购物必选项。

  A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兰州刻葫芦,享誉已久。据《兰州市志·文化事业志》载,刻葫芦是兰州的传统特种工艺品。系在葫芦上刻画出人物、建筑、山水、动物、文字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兰州秀才李文斋以刻葫芦为生,所刻葫芦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诸如《桃花源记》《赤壁赋》《兰亭序》等。从民国游记里亦可印证相关史实。1935年5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邵元冲在兰州考察时曾参观普照寺旁之中山市场,一行人对于兰州特产刻葫芦尤感兴趣;其秘书高良佐在《西北随轺记》一书中对此有着详细描述:“兰州中山市场摊贩繁盛,较南京之夫子庙尤为广大,兰市商业中心区也。”“有售小葫芦者,较弹丸略大,上镌人物书画,纤细工致,以李文斋所镌者为最著。好事者辄视为珍玩,每对价自一元至四五元不等。殆为兰垣工艺品之一特点也。”据甘肃省政府1944年编印之《甘肃省经济概况》载:“针刻小葫芦为兰州珍产之一,相沿已久。当地收积之小葫芦以针刺刻,文字图画,工精式美,为一绝技。”

  B

  雕漆、洮砚、夜光杯等陇原特产早在民国时期已有相当知名度。1925年9月,日本学者后藤石农邀约北京文化名流举办“古今名砚展览会”,民国时人韩军一(历任河州镇守使署参事、邓宝珊秘书等职)应著名报人邵飘萍之邀,携洮砚数方,“同往陈列,颇受称赞。”“或受识者之面誉,或为止步而摩挲,洮砚之名,由是愈彰,洮石之砚,亦自无疑为陇中文物之名产矣。” 韩氏后编撰《甘肃洮砚志》存世。据《甘肃省经济概况》载,20世纪40年代的洮砚生产主要“系农民闲暇时凿石雕刻者”,年产量约五千方。

  邵元冲一行于1935年考察河西走廊时,应酬频繁;在当年的公务接待场合,酒泉夜光杯属于“标配”,高良佐在《西北随轺记》中对此印象深刻:“自兰州以西,每见宴席有玉石杯,精朗可爱。”后来他们抵达酒泉,这才真正到了夜光杯的老家,肃州市井商肆之中“有售玉石酒杯及其他器皿者……玉石系采自南山(祁连山),色润光洁。”当时的夜光杯售价为“每十只约三元左右”。高良佐对于酒泉夜光杯赞不绝口,同时亦对其提出了改良建议:“惜人工制作,所产有限。苟仿浙中青田石匠之奇技巧艺,极力改良,品类扩充,产量增高,亦不失为酒泉特产之一。”

  1937年9月,应邀赴华勘探石油的美国地质学家马文·韦勒和弗雷德·萨顿抵达肃州,得知当地的玉石酒杯很有名,并实地参观了肃州南门附近某商铺后院的夜光杯作坊,感慨夜光杯壁薄精致,用来喝甜酒很适宜。马文·韦勒在《戈壁驼队》(Caravan Across China)一书中回忆道,自己先买了两套夜光杯(每套十只),每套售价法币六元。弗雷德·萨顿看到后表示出极大兴趣,于是一行人回到这个作坊,马文·韦勒又买了一套(十二只装),砍价至法币五元;弗雷德·萨顿订购了四套同款夜光杯,据说将用来喝鸡尾酒。

  看过《唐顿庄园》的朋友们,定会对欧洲贵族干饭时的复杂礼仪与餐具印象深刻,在正式的西餐场合,一套完整的酒具包括烈酒杯、红酒杯、香槟杯好几种;但在美国人的酒文化中,则主打啤酒、鸡尾酒、威士忌和葡萄酒四大类,萨顿老哥看来也是讲究人,不多不少买了四套夜光杯正好逐一配对。当时每只夜光杯售价折合十二美分,马文·韦勒认为酒泉夜光杯磨制不易且毛坯废品率较高,如果让他自己定价,一定每只卖十二美元,“少一分也不卖!”

  C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光耀金城 镜鉴千秋 兰州平凉馆藏精品铜镜在兰亮相

下一篇榆中县北山贡井镇发现清代文物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