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从周时期开始,月氏人长期居住于凉州与河西走廊,后来匈奴人将其赶往河西走廊西边和新疆北部的伊犁河畔。匈奴人还把居住在凉州与河西走廊上的乌逊人也赶到了伊犁草原上。月氏人后来又被迫迁徙到了中亚的月氏山一带,在那里建立了新的国家。这便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乌逊与月氏的原因。月氏人在凉州与河西走廊居住了很长时间,与周朝差不多同时期,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算得上是真正的土著了。他们在今天的阿富汗一带先建立了小的国家大月氏国,后来又把周边小国合并,建立了与匈奴、汉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并立的贵霜帝国,并发展了大乘佛教。

  汉帝国将匈奴人赶往欧洲。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匈奴人也融入其中(另一部分融入中国)。匈奴人在凉州与河西走廊上也生活了一百年甚至数百年,也算得上是这里的土著,他们融入欧洲,把他们的文化带到欧洲,对欧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前凉张氏家族和西凉李暠家族为汉人外,后凉吕光为氐人、北凉沮渠蒙逊为匈奴人、南凉乌发秃孤为鲜卑人。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五凉时代。与此同时,从东北过来的鲜卑吐谷浑族又盘踞凉州南山350年之久,在唐时灭国。唐朝极盛之时,吐蕃国也强大起来。安史之乱时,吐蕃占领了凉州与河西地区,此后统治长达80年左右。

  后来又是西夏占领凉州,统治达200年左右。在武威出土的西夏碑是今天研究西夏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然后又是蒙古人在这里统治,凉州区永昌镇的高昌王碑有明确的记载。元时由阔端和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共同商议以和平方式将西藏纳入元朝版图,史称“凉州会谈”。会议后,班智达向西藏各地人民颁发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同时,藏传佛教也得到蒙古人的尊重。在凉州生活了八年的班智达的侄儿八思巴后来被尊为帝师,并为蒙古人创立文字。

  与此同时,自汉至元时,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商队络绎不绝来到长安、洛阳、杭州、北京,凉州一直是他们的中转站。他们在这里住一段时间,进行各种补给,然后东行。他们的一些人甚至留在了凉州,其中汉时的罗马人、波斯人和唐时的粟特人留下来的最多。故而可以说,整个凉州与河西走廊是汉族和各族人民甚至世界很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乐园。

源远流长的凉州文化

  敦煌莫高窟壁画《伎乐图》 

  多元融合,艺术之花盛开

  《新唐书》《礼乐十二》卷写道:“周、隋管弦杂曲数百,皆西凉乐也。鼓舞曲,皆龟兹乐也。”这使人非常震惊。唐朝的音乐来自周隋,而周隋之乐除了一些散佚的旧声外,新声皆来自凉州,所谓管弦乐皆自西来。唐代的霓裳羽衣舞也出自凉州。史料显示,是当时的凉州节度使杨敬忠所献。唐玄宗好音乐,喜羯鼓。他常常对人说:“羯鼓,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也。”羯鼓,本是西域之乐,龟兹、高昌、疏勒、天竺部皆用之。杨玉环喜跳胡旋舞,而胡旋舞也出自凉州。但凉州又是哪来这些音乐和舞蹈的呢?皆自西方诸国而来。

  从今天敦煌的壁画中可以看出,唐时用的乐器有很多,如琵琶、竖箜篌等。竖箜篌是汉代从胡人那里引进的乐器,而琵琶则是唐代引进的胡人乐器。还有筚篥也是从西域引进的。这些引进的乐器在中国用的时间久了,就与中国的一些乐器相融合,进一步中国化了。如琵琶就是与秦汉以来中原的弹拨乐器弦鼗(后称阮、秦琵琶)相结合的产物。

  唐时的边塞诗是古典诗歌中较独特的,有金戈铁马之声。再往前追溯,汉时武帝作《天马西极歌》时,那种壮阔与英雄气也与边塞诗风相合。如果再往前追溯,便是《山海经》中所述夏启在昆仑得《九歌》。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中言,“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西北乃立冬时节与对应的方位,乃乾位,乃君位。《易经》中云,天马对应乾位。这似乎是《九歌》《天马西极歌》与边塞诗产生的内在原因。也大概是这样的原因,自古西北就是牧业甲天下,皇家军马场山丹马场也在此建立。

  从绘画来讲,敦煌壁画是西北绘画的代表,其颜料、色彩和故事都是世界罕见,无与伦比,非常独特。而书法在张芝那里,生出浪漫之意,形成了大写意的草书,为世人所惊叹。即使是由一般官吏们日常书写的汉简,也有非常之处,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到了唐时凉州与整个河西走廊流行的抄经活动,使唐楷成为一种日常书写,今日来看,意蕴中和,形神圆润,与其他书法有别。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奇珍异果

下一篇服饰潮流与服饰文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