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苏堤南段西侧。 [1] 1964年二期扩建工程告竣后,占地面积达20公顷。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
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
花港观鱼地处苏堤的南段西侧。是承佛光紫气而幽静的植物园林。花溪蓄卢园.花港前依接山势葱茏的南屏山,西靠层峦叠翠的西山,平静如镜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如青玉分列左右。而公园就在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半岛上面。
主要景色
花家山上流花港
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是一个占地300余亩的大型公园。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故称花港。南宋时,内侍卢允升在花家山下建造别墅,称“卢园”,园内栽花养鱼,池水清冽、景物奇秀。以后,卢园荒废,此景亦衰。清康熙南巡时,在苏堤映波桥和锁澜桥之间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养鱼,筑亭建园,勒石立碑,题有“花港观鱼”四字。
南宋时有一条小溪从花家山经此流入西湖,这条小溪就叫花溪。当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溪侧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称为“卢园”。园内架梁为舍,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立埠为港,畜养异色鱼类,广植草木。因景色恬静,游人萃集,雅士题咏,被称为“花港观鱼”。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时称卢园又以地近临花家山而名“花港”。期间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由此而名声远扬。古时这里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后经扩建,全园面积近三百亩。今日的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微风过处,沿池岸花木落英缤纷,飘浮于水面,好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画图,无人不起羡鱼之情。
康熙三十八年,玄烨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刻石碑建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这在我国碑林史中仅此一块。乾隆做诗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之语。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的石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题,其中的“鱼”字,繁体写法是四点,代表火,乾隆改为三点,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江山稳固太平。还有种说法:“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他孙子乾隆爷也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花港观鱼
——乾隆(清)
花家山下流花港,
花著鱼身鱼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
底须秋水悟南华!
花溪蜿蜒入花池
清末以后,景色衰败,到建国前夕,由于年久失修,仅剩下一池、一碑、三亩荒芜的园地。花港观鱼东大门右侧的方池,就是当年历史的陈迹。1952年,在原来“花港观鱼”的基础上,向西发展,利用该处优越的环境条件和高低起伏的地形,以及原有的几座私人庄园,疏通港道,开辟了金鱼池、牡丹园、大草坪,并整修蒋庄、藏山阁,新建茶室、休息亭廊,至1955年,初步建成了以“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1963年至1964年又进行了第二期扩建工程,形成了占地20公顷,比旧园大一百倍的新型公园。
花港观鱼的艺术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条件,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点。大草坪,雪松挺拔,宽阔开朗;红鱼池,凭栏投饵,鱼乐人欢;牡丹园,花木簇拥,处处有景;新花港,浓荫夹道,分外幽深。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倚山临水,高低错落,渗透着诗情画意。在空间构图上,开合收放,层次丰富,景观节奏清晰,跌宕有致,既曲折变化,又整体连贯,一气呵成。它的最大特色还在于把中国园林的艺术布局和欧洲造园艺术手法巧妙统一,中西合璧,而又不露斧凿痕迹,使景观清雅幽深,开朗旷达,和谐一致。特别是运用大面积的草坪和以植物为主体的造景组合空间,在发展具有民族特色而又有新时代特点的中国园林中,具有开拓性的作用。
贵妃醉酒花相依
藏山阁,这是一座建在假山上的玲珑剔透的建筑。与其相对的是蒋庄,原名小万柳堂,蒋庄是杭州保留比较完整的私家庭院之一,著名学者马一浮曾在此居住。现主楼辟为马一浮纪念馆。
红鱼池西首是颇有造园匠心的牡丹园,丘阜隆起,最高处建牡丹亭,绕亭植有各种牡丹、芍药数百本,按不同品种分为十多个花境小区块,年年谷雨前后,尽显花中王者风范,国色天香,名不虚传。
红鱼池往前是牡丹园,全园面积约1万平方米,纵横交错的鹅卵石小路把全园分割成18个小区。园内栽培了数百株色泽鲜艳,奇香异常的名贵牡丹,如魏紫、姚黄、绿玉、胭脂点玉和娇容三色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来自安徽宁国县的“玉楼春”。此外,还配置山石和苍松、翠柏、芍药、红枫、紫薇、海棠、杜鹃、梅树等花木,高低错落,疏密得体。
牡丹园最高处是重檐八角攒尖顶的牡丹亭,匾额由当代文学家茅盾题写。东南侧坡有一平台,平台上有用黑白卵石仿梅树姿态铺砌而成的图案,平台旁植古梅一株。取宋代诗人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牡丹亭畔小径一侧,植古梅一株,梅树下,以黑、白卵石砌成此梅姿影图案于路面,现代大儒马一浮题笔称之为“梅影坡”。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为牡丹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群芳谱》中记载牡丹有180多种,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栽培史。牡丹是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长庆年间,开元寺僧惠澄自长安获得一枝牡丹携回寺里栽种,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杭州牡丹要以花港观鱼的牡丹园最为繁盛了,有“酒醉杨妃”、“娇容三变”等品种,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别有情趣。牡丹割成十几个各具形态的小区。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花港观鱼的牡丹园区里面,栽种着数百株色泽艳丽的牡丹,从高处俯视,但见大大小小的花坛间红夹绿,那灿若云锦的牡丹花千姿百态,斗奇竞态妍,令人流连忘返。园内植物配置精致,四季有应时之花,八节有长青之树,发展了“花”、“港”、“鱼”这一名胜的特色。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这里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山小林高柳梢细
蒋庄原名小万柳堂,原为无锡廉惠卿别业,蒋国榜购得后改建,俗称蒋庄。庄园与苏堤之间,有一雕栏虹桥一架相通。庄园内,亭台楼阁隐现于竹木花草之间,倒映在湖光山色之中,可谓尽得西湖风流。
马一浮纪念馆在西湖花港观鱼公园内,地处苏堤映波桥畔,濒临西南湖的蒋庄,为秀美的花港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他赞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学术,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应竺可桢聘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0年,应弟子蒋国榜邀请,现代国学大师马一浮迁居蒋庄。
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
马老精诗词,书法多山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主要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马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陈毅元帅、周恩来总理等均曾来杭访问、合影。现已将主楼建成马一浮纪念馆。馆内分生平、诗学、书法和书房四部分,以实物、图片、手稿和文献资料,介绍马一浮的生平事迹。
水阔湾浅月影迟
1.花港:
花港乃是得用原有零星水稻田和水塘疏挖而成,大部分是人工挖掘的,它是沟通小南湖和西里湖的游览河道,把整个花港观鱼公园环抱在水中央。
2.大草坪:
穿过竹院,绕过雪松,前面是一片大草坪。草坪周围种填了高大挺拔的雪松和浓密常绿的广玉兰林带,使之同周围的景区分开,隔离噪声。这种用植物来分隔空间的处理手法,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以墙、篱等建筑划分空间格局的形式。草坪北临西里湖,从这里可远望苏堤烟柳、西山层林。运用借景手法,突破了有限的园界,伸展了园林景色。草坪西侧,种植了一棵红杉树,红杉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时赠给我国的礼物,周总理决定把红杉树苗种在杭州,花港的这一棵,是经培育后为纪念周总理而栽种的。
3.密林地:
牡丹园西行,山回路转就是密林区,从位置上来讲,它们都位于公园的西部。密林区得用原来的土丘,种植常绿阔叶的丛林,并结合地形,修建林间小道,环境宁静,宜于休息,更是净慈寺僧侣们每晚散步的最佳去处。
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园东、南、北三面景色尽收眼底。东面,绿树婆娑,遥接湖波堤痕;南面,南屏山葱茏山色被“借”入公园内,密林浓阴后,一湾绿水萦绕,拱桥飞架,港汊连通了西里湖和小南湖,全园水景因此更显灵动,沿水竹树繁茂,禽喧枝头,透露着山野风情;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绵绵。草坪上,间以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
上一篇: 三潭印月(杭州西湖十景之十)
下一篇: 雷峰夕照(杭州西湖十景之七)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