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9个省区,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大平原,最后向东汇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就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
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相应改道变迁。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是一个弱潮陆相河口。
黄河为什么多是从山东入渤海?
黄河的入海口如今是在山东,但在历史上,入海口不固定,南北摇摆的幅度大,最北从今天的天津、河北一带入渤海,最南从今天的江苏北部入黄海。总结黄河行水史,“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善淤,善决,善徙”成为其水文特征。因此,黄河在被人们称为“母亲河”的同时,也留下洪灾过多的印象。
黄河从上游带来比较多的泥沙,到了平原地区不断沉积,确实善淤。黄河带给人们“不安全”的印象,与历史上夺淮入海有关。淮河水本身容易形成洪水,黄河水夺淮入海之后,到了雨季是“两洪相加”,导致黄淮平原上水灾过多。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是人为造成的,非自然选择的结果。现在黄河从山东入渤海,符合黄河的“天性”,加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有效治理,现在是黄河有史以来最安全的时期。
清初学者胡渭在《禹贡锥指》中提出黄河有“五大徙”,算上1855年铜瓦厢自然决口从江苏转为从山东入海,共“六大徙”。195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黄河决口泛滥总计有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影响巨大的改道有6次,所涉地区有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五省。
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在江苏北部入海是宋金战争所致。1127年,金破北宋都城汴梁,北宋灭亡。1128年金军再次南下,意图一举灭南宋。十月,金军抵达黄河北岸的濮阳,宋朝东京留守杜充为自保掘开黄河堤防,意以洪水阻挡敌军南下,黄河自此夺淮入海。
自南宋到明中期,黄河虽始终从淮河入海,但入淮的河道却极不稳定,或从泗水入淮、或从涡水入淮、或从颖水入淮。在淮北诸河之间摆渡的黄河,使黄淮地区深受水患威胁。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到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治水专家潘季驯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其秉承“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的策略,扭转了黄河下游河道“忽东忽西,靡有定向”的混乱局面,形成了稳定200多年的明清河道。
但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由于黄淮相加,黄淮平原淤积加深,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在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向东北方横流,夺山东境内大清河入渤海。这是黄河的一次自然改道,也是对历史上人为改道不合理的一次纠正。
对黄河在历史上的改道,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青研究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黄河出三门峡之后,进入平原地区,正对以泰山为最高峰的泰沂山系阻挡,黄河无路可走,只能南北摇摆入海。二是黄河含沙量高,进入平原地区之后,流速减慢,河沙沉积,当河道淤垫抬高之后,河水只能从旁外溢。
黄河容易改道,但更喜欢在渤海入海。有史记载的黄河至今行水2623年间,其中在渤海行水1886年,在黄海行水737年,黄河主要在渤海入海,在1855年之后黄河重回山东的166年中,黄河在北到无棣套尔河、南到东营支脉沟的大范围内摆动,而在利津向东北方向的延长线上45度的范围内,行水时间大体占70%,山东是黄河喜欢的“老家”。
山东(治黄)水利专家李殿魁认为,黄河更喜欢从山东入渤海有“陆海”两大原因:一是在地质上,东北-西南方向的聊城-兰考断裂带和东西向的齐河-广饶断裂带,控制着黄河在山东的走向,黄河自菏泽东明县焦园乡入山东之后,其走向与东北-西南方向的聊城-兰考断裂带完全平行,后又受齐河-广饶断裂带影响,偏向东营。山东黄河河务局的专家表示,地质断裂带是凹陷处,地势最低,河流选择地质断裂带流淌是常见现象。
二是黄河选择在东营入海,是受海洋无潮点和潮流排沙影响。现在黄河入海口具体地点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这个地方正好有一个无潮点,加上周围洋流便于排沙,黄河水入海畅通无阻。
在1855年之后黄河重回山东的166年中,黄河在利津向东北方向的延长线上45度的范围内,行水时间大体占70%。由此判断此处黄河口圈的海域情况特殊,这里输沙能力强,对河口有牵引力,这是由渤海海流决定的。研究认为,渤海海流、海动力对黄河口泥沙具有牵动、引排作用。渤海形状是一个大口袋,口门在辽东半岛大连的老铁山和山东半岛蓬莱阁的连线处,该线上分布着长山列岛,把渤海湾涨潮分成多股,整个渤海湾分强流区和弱流区,其中强流区有四个:最强的强流区,位于老铁山水道北部的老铁山岬附近,其中最大流速为6节以上;第二强流区位于黄河口前沿,最大流速为4节以上;登州水道为第三,最大流速为3.5节以上;东营港北部M2无潮点区位于第四,最大流速为2.5节以上。M2无潮点强流区和黄河口沙嘴前沿强流区共同组成黄河三角洲前沿强流区,承担黄河口泥沙的第一次外输任务。其他强流区和弱流区以及风暴潮、风暴激流、渤海余流担当二次、多次黄河泥沙的外输任务。
研究发现,对黄河口泥沙疏散发挥主导作用的是两股:一股是大连老铁山脚下的老铁山水;另一股是蓬莱阁下的登州水道。两股潮流分别来到黄河三角洲前沿的时间相差六小时,结果出现了南涨北退和南退北涨的现象,形成了M2分潮点,黄河口从此点入海,让黄河口在渤海柔性海沟向东北方向发展,两大潮流双向输沙,有利于黄河口的泥沙分散。现在已经研究清楚,M2无潮点强流区由无体引潮力和渤海湾的地理状况决定,相对稳定。
黄河水从此处入海,既不受海潮顶托,又可以通过海流将泥沙畅快地排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下一篇: 黑龙江今天开始降温 并且伴有大风 部分地区阴有小雪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