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滏阳河是海河流域子牙河系的一条主要支流,古称滏水。因其流经古滏阳县城(今磁县)而得名。滏阳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至峰峰市区有黑龙洞泉群汇入,后进入东武仕水库,流经磁县、原邯郸县、邯郸市区、永年县、曲周县、鸡泽县,于鸡泽县吴官营乡东于口村出境,入邢台市平乡县。

滏阳河简介(滏阳河在哪里)

滏阳河

滏阳河邯郸境内长度165公里,流域面积2747.82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面积825.9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1921.87平方公里。包括峰峰矿区、磁县、原邯郸县、复兴区、邯山区、丛台区、成安县、肥乡县、临漳县、永年县、鸡泽县、曲周县等。

滏阳河上游地处邯郸西部境内太行山余脉的丘陵区,西高东低,地面纵坡1/400一1/1000。滏阳河支流繁多,且处于太行山区迎风坡,源短、坡陡、流急。洪水时峰高、量大,河道泄量上大下小。中等洪水即漫流而下,大水年河堤决口,淹没良田。铁路以东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纵坡为1/2500一1/4000。

流域内土壤大致分布是西部为坡积冲积物,土层为重黏壤土,东部土壤受漳河、滏阳河故道影响较大,一般在故道上为粗砂,故道两侧为砂壤土,离故道较远的洼地为黏壤土,在洼地与故道之间,则为粉砂土及砂壤土,距故道较远处多出现不同厚度的粘土层。

滏阳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2.74亿立方米,20世纪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滏阳河全线水质逐渐恶化,据2005年水质监测,只有上游部分河段可达到Ⅲ类水体,磁县以下均为超Ⅴ类水体。

滏阳河流域降水具有丰枯的特点,且大旱大涝多发生在连旱连涝之中。据史料,唐武德元年(618年)至1985年的1368年间,共发生旱灾331次。1980年后几乎年年有旱情,史有春旱连秋旱,甚至汛期无汛,河水断流现象,干旱缺水十分严重。滏阳河遇洪水极易溃决成灾。史载,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至1948年的474年间,共发生洪涝灾害155次,平均每3年一次,其中重大洪涝灾害36次,平均每13年一次。1949年后,1956、1963年和1996年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水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滏阳河进行了多次治理。在上游兴建了东武仕水库,改建或新建了马头、张庄桥、柳林、莲花口等中型节制闸,扩大了滏阳河灌溉面积。同时还兴建了邯郸市防洪工程和永年洼蓄滞洪工程,开挖了留垒河、生产团结渠、幸福渠、崔青排干和磁邯排水渠等骨干排水渠道。1999年,邯郸市开始对滏阳河分段先后进行多期治理。提高了城市防洪除涝能力,沿河已建成以水景为主题的南湖公园、滏阳公园、龙湖公园。

滏阳河大约在第四纪早更新世即已形成,古称釜水。据《淮南子·地形训·釜出景》注释,景山即鼓山,在邯郸西南,釜水所出,南泽入漳。“其原浪沸腾,正势如釜中汤,故曰釜,今谓之釜口”。因是河名,演变为滏。五代时期的后周以后,这一带曾属滏阳县管辖,遂更名为滏阳河。

关于滏阳河发源地记述,更多见于史册: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又北三百里,曰神麇之山,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山海经》笺疏载,“欧水即漳异名矣”。)《太平御览》引《水经》载:“滏水出石鼓上南岩下,泉源奋涌,滚滚如汤。”《魏都赋》注称:“滏水热,故曰滏口,水有寒有温,故曰冬夏异沼也。”《元和郡县志》载:“鼓山名滏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滏水出焉。泉源奋,若滏水之汤,故此滏口名之”。《太平寰宇记》载:“山有石鼓形二所,南北相当。俗谓云南鼓北鼓,相去十五。”滏水发源南鼓山,亦称滏山。《明史》载:武安“东南有滏山,滏水出焉。”

古人把滏源定在鼓山南麓和神麇山黑龙洞,是因这两处都曾是滏阳河的主要水源,原有广盛、元宝、晋祠、黑龙洞四大泉群,由于历史变迁,其中三大泉群业已干涸,现只剩下黑龙洞一处泉群,出水量也大为减少。

滏阳河的发源地,据河北省子牙河务局、邯郸地区水利局设计处勘测,应在黑龙洞以上23.1公里处的和村西北白龙池,那里有清乾隆五十三年碑刻“此即滏河河源”。

历史上漳滏合流曾多次出现,北魏以前,滏河为漳河支流。《水经注》载:“漳水又北,滏入焉……”“滏水东流注于漳,谓合流”。《畿辅通志》载:“漳河故道即元郭守敬言,磁州东北漳滏合流处也。”尔后,漳滏虽时有分流,但每逢洪水泛滥两水即又合流,给流域人民带来灾难。

历史上,对滏阳河曾进行过多次疏浚和开凿治理。据《禹贡》记载:“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底绩,至于衡漳。……恒卫既从。”说明大禹曾到过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治理过漳滏流域。元代郭守敬曾向元世祖忽必烈面陈“磁州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引水由滏阳、邯郸、洺州、永年,下经鸡泽、合入沣河,可灌田三千余顷”的主张。《河渠记闻》卷之八载:“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河决临漳、遣管修治,凡堤堰塘坝可御水患者,皆治之。”明永乐九年(1411年),漳水复决于张固村合滏阳河。是年,将河道疏浚、加宽、加深、修塞之后,又于开河村漳滏合流。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磁州州判张珵,于磁县东北五里开河村的漳滏合流处,新开一段河道,疏滏北流,将二段分开,使滏行今滏阳河道,而漳河行“中道”或“南道”,这是滏阳河上段脱离漳河之始。

从公元一世纪初到明代成化十一年,其间漳滏水合流共经1200多年历史,而后才逐步摆脱漳河注扰,成为今滏阳河之雏形。

滏阳河支流众多,其主要支流有:洺河、牛河、渚河、输元河、留垒河等,均发源于鼓山、紫山东麓,总的流向为由西向东,属季节性时令泄洪河道,多在邯郸市区或附近汇入滏阳河,其特点是源头近、河道短,大多在30公里左右,纵坡大,多在1/200左右,到河道末尾段也在1/1000左右,又因这一区域大汛期常为暴雨中心,来水集中,洪峰流量大,水势猛。1957年邯郸市建成防洪工程体系,通过城市防洪工程,将在邯郸市区内汇入滏阳河的渚河、沁河及临近市区的输元河分别改道于市区以南或以北入滏阳河,在张庄桥村东南又开挖了自张庄桥至莲花口,长30.4公里的支漳河分洪道,张庄桥分洪闸设计分洪流量为200立方米/秒,使滏阳河的洪水,通过支漳河分洪道向东北方向排泄,不入邯郸市区,确保了邯郸市区安全。

历史上,滏阳河是一条航运河道,从明代起就是贯穿河北省、天津市之间的南北大动脉。磁县旧志记载:“明成化十八年征民役、疏河道、以通舟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航运部门多次整治河道,改建桥梁、码头等,开展水运。20世纪70年代后,因河道水位下降,全线断航。

滏阳河四季水流不断,源头泉流常年在8立方米/秒以上。滏阳河水利开发较早,始于唐代,明代形成规模,洺州西、马头、罗城头、柳林、永年广府城西八闸以及下游一些古水闸工程,均系明洪武至崇祯年间兴建,并相应开辟了规模各异的灌区,长期灌溉着磁县、邯郸、永年、成安、肥乡、曲周等县数万亩农田。从明代开始,磁州、洺州沿滏一带开始垦田种稻。明万历十年(1582年)。还在滏阳河道上建有广府弘济桥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滏阳河上游修建了东武仕水库,提高了下游的防洪标准,保障了邯郸市工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




上一篇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世界上最深的湖是哪个湖)

下一篇滏阳河源头在哪里(滏阳河源头是哪)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