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作为一部历史战争题材影片,电影《跨过鸭绿江》的故事走向、历史事件、领袖人物和相关的重要形象都本着尊重历史、忠于历史的创作原则。大到风云诡谲的国际格局和战役布局,细至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和战斗故事,都有极强的历史揭秘感和现场还原感。

  “全片没有虚构的人物,没有虚构的情节,没有虚构的故事,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大写实’的正史。”作为总导演,董亚春很骄傲。

  他以杨根思连长这个人物举例,最后关头,杨根思知道美军很快就会反扑,他让小战士走,自己留下的时候,小战士哭着喊着给他敬最后的军礼,杨根思露出了温暖的笑容。当他转身看到敌人上来了,便毫不犹豫地抱起炸药包扑向敌人同归于尽。“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不是我们编出来的。所以不要去演什么,也不要有任何杂念,真正感动人的就是最真实的东西。”

  在影片拍摄中,约有四万名群众演员投入到其中,更有不少解放军战士参与协拍。主创团队人员告诉记者,在片中出演黄继光的就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当时剧组找了两个战士,一个参加过维和部队,另一个是部队里的狙击手。他们每天都穿着志愿军军服,在现场跟着拍戏,最后确定让那位狙击手来饰演黄继光。

  拍黄继光堵枪口那场戏的前后,演员就在现场。看到敌人的碉堡又冒了出来,一片片的战友们倒在冲锋的路上……演员后来跟导演说,在那样的情形下,如果自己是黄继光,也会义无反顾去堵枪口。“是拍摄现场的氛围感染到了他,他回馈给这个人物的表达也是真实真挚的。”董亚春说道。

  在拍摄松骨峰战斗这场戏时,经历了残酷的松骨峰阻击战,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仅剩下7名战士。董亚春便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有一种对战争诗化和意境的表达,能够对我们志愿军战士英雄主义的壮举进行升华,所以在这里用的都是升格的镜头。

  战争胜利以后,生还的战士接到了彭德怀司令员的电报。地上一片皑皑白雪,战士们的尸体埋在雪地里都冻僵了,脸上身上挂满了冰晶,还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几位生还战士踉踉跄跄地边跑边喊:“彭总嘉奖我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他们想让战死的战友也听到。

  镜头拉远,茫茫大地上只见一面不倒的红旗和越来越小的人影,白雪丹心,悲壮的呐喊、深沉的告白,迸发出摄人心魄的力量。

  传递守护和平的使命和接续奋斗的真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珍惜和平。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触发对立,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夯实和平发展的根基。

  作为一部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战争题材作品,电影《跨过鸭绿江》保持了战争叙事作品应有的理性、客观、冷静。主创团队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引领观众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程度令人不忍回首,所以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才更应该铭记这场战争。

  “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在影片中,彭德怀的这句独白掷地有声。被问到最想通过《跨过鸭绿江》向观众传递什么,主创团队表示,希望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畏强权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他们的钢铁意志和坚定信念。

  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的儿子范琳参加了电影首映式。他介绍说,父亲当年曾指挥了飞虎山战斗、松骨峰战斗,“其中松骨峰战斗就是作家魏巍所写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述的那场最惨烈的战斗。他在生前回忆这场战争的时候,想说很多,但只是写下了一句话:‘历史只有一次。’”

  以革命的精神去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信念。志愿军50军军长曾泽生的儿子曾强在电影首映式上的发言中也提到,父亲一直给他们传达的理念就是,人民战争是要前赴后继的。在抗美援朝期间,父亲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也送到了部队。他们觉得自己把战争打完了,就能换来和平。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我们的岁月》:向热血青春致敬

下一篇《和平之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