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双减”下,文艺进校园不妨再“进”一步
武汉长春街小学课堂上,老师为学生讲解京剧艺术。记者 刘平安摄/光明图片
【热点观察】
9月的操场恢复了往昔的热闹,大中小学的学生们陆续迎来了新学期。“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各地校园带来了更多欢声笑语,也为孩子们打开了新的兴趣大门。
文艺带给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一直以来,文艺进校园系列活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润泽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双减”下,如何进一步开展文艺进校园,推动文艺进校园工作往深里走,需要引起重视。
走近年青一代:缩短物理距离,拉近心理距离
多年来,我国持续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名家大家进校园”“民间艺术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电影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把文艺送进校园,送到学生身边,产生了良好效果。
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天然地受到学生的欢迎。文艺进校园,表面上看是人为缩短了文艺与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实际上,物理距离的缩短对心理距离的拉近是至关重要的。
启蒙教育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持久的。文艺界的很多名家大家回忆起自己走上文艺道路的原因,多能溯源到儿时的某个“偶然因素”:偶然看了一场戏,偶然见了某个人,偶然听了一首歌,偶然接触到某个乐器……不少人一生坚守的理想信念,可能仅仅是因为年少时看了某部经典电影,喜欢某部书中的经典角色……这也是文艺走近年青一代,缩短物理距离,进而拉近心理距离的意义所在。
长期以来,文艺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开展尤重普及,让学生足不出校园就能近距离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其主要形式包括演出、展览、讲座等。总体来说,文艺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部分文艺形式的“扫盲”。比如,很多偏远农村的孩子们现场感受了父辈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交响乐、歌剧、舞剧等高雅艺术;近距离接触只有在电视里才能见到的文艺家;第一次知道何为国粹、何为儿童剧等。这样的突破,看似只有一小步,却在一代孩子的心中种下了文艺的种子,那些文艺精品提供的丰厚滋养也必然伴随他们的一生。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限于经费、场地、时间等种种原因,文艺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少院团、企业、民间组织等在推进文艺进校园过程中,动辄倾巢出动,学校“精心挑选”,学生“严格选拔”。然而,声势浩大的进校园活动却常常是“一次性的”,演出、讲座、座谈,走完流程就算大功告成。从普及层面讲,覆盖范围比较有限,从拉近心理距离讲,深度还不够。文艺进校园不能止于“进”校园,蜻蜓点水,流于形式,走近年青一代,也不能止于物理距离的缩短。
上一篇: 河北承德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
下一篇: “生命不息,笛声不止”的一代“笛王” 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