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小胶片里存文脉 缩微抢救志传承


图为拍有古籍的缩微胶片。记者 陈雪摄/光明图片

“密度1.1~1.25、冲洗温度32℃、灰版1.35”。在写有这串数据的便笺下面,是一条黑白胶卷,从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胶片所拍的是一部古籍——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样的胶片存有超过2000余万拍(注:一拍为一张胶片)。

近日,记者从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古籍保护工作媒体通气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文旅系统文献缩微抢救工作已完成8800余万拍,胶片长度达7000公里;已累计拍摄抢救各类善本古籍、普通古籍、民国书报刊约20万种,书页约1.5亿页。

缩微抢救是古籍保护的重要方式

缩微胶片是古籍保护领域常用的材料,但对于大众来说,“缩微抢救”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概念。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古籍的再生性保护有三种办法:一是缩微,特点是可以长期保存;二是数字化;三是影印出版。这三种方式需要共同进行、相互配合。

目前,无论是磁带还是光盘保存期都不是很长,大概每隔二十年就要重新拷贝转换一遍,而现在的无酸纸可以保存三到四百年,都不如缩微胶片,可保存500年以上。

缩微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为有效的珍贵文献长期保存手段,在文献保护保存方面有特殊优势:胶片储存占用空间小、保存寿命长、安全可靠、便于转化利用。据了解,根据国际标准化的老化实验,这类胶片要通过存藏500年以上的检验,才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这就是我们的缩微胶片,看上去和普通的摄影胶片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差异还是相当大的。”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主任王磊展示了一卷缩微胶片,这种胶片与普通的相机胶片不同:上下无孔,画面十分清晰,肉眼可以辨识较大的图案文字。一卷35mm规格的胶卷可以拍摄500~700拍,普通的书页一拍为两个页面,也就是说,一卷手掌大的胶卷可以拍下1000~1400页文献。这小小的胶片身上有很多“技术含量”,从胶片拍摄到使用,整个业务流程就有78项国家标准和30多项操作规范来保证其传承留存500年以上。

王磊介绍,缩微摄影技术发展至今历史已超过百年,欧美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用缩微技术存藏文献,如国图早期对敦煌文献的海外收集和近期整理出版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很多原始记录和素材都是通过胶片形式进入国内的。

“缩微技术并不时髦,但十分安全可靠。”缩微胶片忠实地记录了文献原貌,具有不可篡改性,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明确缩微品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




上一篇最新研究:欧亚大陆最早人类装饰珠宝为4.15万年前猛犸象骨吊坠

下一篇陕西立法保护传承发展秦腔艺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