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惊蛰节气到来。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一个‘惊’字把这个时节的独有特点与生动景象,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在这阳气发陈、明媚之气充溢的天地间,万物始生,活泼泼的生命跃动里带着初生的懵懂与娇柔。是的,一切都是新的,都是柔的,都是和暖而透亮的。风是温软的,雨是温润的,花是浅吟低唱的,仲春的世界里充满了朦朦胧胧的生长,充满了柔情婉转的期待。”《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的文字作者徐立京在书中如是描述。
近期由中信出版社推出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在网上大卖到一度脱销。该书精选了当代中国抽象绘画大家徐冬冬教授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主题创作的140余幅抽象绘画作品,以及资深新闻人、高级编辑徐立京结合画作完成的近80篇感悟四季的文字作品。
徐冬冬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是中国抽象绘画流派的开山之人。他用八年时间潜心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是第一套用中国抽象绘画语言完整描画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系列艺术创作,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挑战。然而对于徐冬冬来说,也是顺理成章的选择和水到渠成的结果。
徐冬冬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过去8年间,他每天都在与天地对话,感悟四季的轮回,感受万物生命的变化。那是一段漫长修行问道的人生,也是一段离形去知的过程。用中国抽象绘画语言来创新性描绘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解读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是他独立走向宇宙,问天问地的识“道”的表达,其间,他对天、地、人有了崭新的感悟。
徐冬冬认为,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可追至上古时代,蕴含着对天地万物生命起源的哲学认知。中国抽象绘画,画的是生命本质的生生灭灭。画的是“空”,而不是“色”。他告诉记者,在创作这组画时,他会细致捕捉依次出现的时令、气候、物候的变化,通过八识中的“眼、耳、鼻、舌、身、意”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然后用抽象的笔触呈现在画纸上。“我就像是一台感应器,每一个汗毛孔都在感受着天地的气息。”徐冬冬说。作画的宣纸经过特殊处理,也有了肌理和纹路,色彩浓烈的画作仿佛有了生命,似乎在呼吸伸展。
为了画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生命感,徐冬冬收集了春天的露珠、夏天的雨水、秋天的沙粒、冬天的积雪用来作画。他把户外的雪搬进屋里,给画盖上雪被,后来觉得不过瘾,干脆把画拿到院子里的雪地上创作。他说,每一幅画都是在每个节气当天他与大自然共同创作的作品,都是他在当下那一瞬间捕捉到的气息和感受,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
“惊蛰之春,贵在春阳清新之气,特在春阳清新之气,也美在春阳清新之气。”徐立京说。在《惊蛰·初候桃始华》的抽象笔墨里,她看到了春之阳气震荡上行的宏大,看到了天地生明媚的动人,看到了万物初生的清新,看到了桃花始开的柔美,更看到一颗对天地、对万物、对生命含情含笑的心,也就由此更深刻地读懂了惊蛰之春,读懂了生命始华。
而在观赏徐冬冬画作《惊蛰·二候仓庚鸣》时,她不由会想到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她说,有此联想是因为,两者捕捉惊蛰之春的敏锐直觉以及跳跃性的思维,是惊人的一致,展现出春阳清新之气在不同区域、不同景观、不同生命形态里的丰富多彩。诗画相通,古今同曲,天地之气纵横,尽在此中。
徐立京说,惊蛰三候“鹰化为鸠”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中国哲学概念:应气之变。她说,世间万物,应气之变,变化是常态。天地之气的变化,演变出四季的更迭,也生发出万物之变。气是天地,是环境,是系统。从哲学层面讲,气是自然的、生态的,也是人文的;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古人讲“养浩然之气”,今人说营造生态系统,道理都是相通的:想造就万物之仁和,首要的是培育出覆盖天地、浸透人心的仁和之气。
徐冬冬则更看重“鹰化为鸠”所蕴含的生命哲学:善恶共生而择之。天地之气自有喜怒哀乐,四季随之分为春夏秋冬。当惊蛰的春雷震醒了百虫,善的事物、恶的事物,生命的善、生命的恶,都一起萌生,一起涌动,有善有恶,善恶并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古诗里品“惊蛰”,感受春日之美
下一篇: 良渚:一粒稻谷穿越五千年【组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