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长学院 作者:佚名
传说很久以前,曹州古今园有一个书生,姓赵名邦宁.自幼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一个老者管家。邦宁天资聪明,喜爱花草,听说那里有奇花异草,不管路程多么远,也要寻来栽于园中。
(郭福华)
这天,他来到东海边的崂山,想寻些好花带回,但找遍山上山下,也没有中意的。他失望地来到一条小河边,突然发现河边茅屋旁有一棵奇特的牡丹,正紫色的花朵,暗紫色的花茎,紫红色的叶柄,绿紫色的花叶。只有那花蕊是黄绿色的,曲曲弯弯,格外醒目,分明是一种稀有品种。只是有点萎缩,叶子翻卷下垂,好象身着残装旧衣的少女。邦宁心想,这棵花得马上浇水了,不然就会枯死。可是附近没有人家,唯一的这座茅屋门还紧锁着。哪里去找提水工具呢? 邦宁无奈,只好用双手捧起河水.一滴一滴洒向那萎缩的牡丹。他一口气捧了十几趟,才刚刚把地皮浇湿。后来,他脱下自己的外衣、在河里浸湿,再把水拧在牡丹花下。他跑了一趟又一趟,内衣都被汗湿透了,直到见那得了水的牡丹花,渐渐水灵起来,才肯坐下来歇息。
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茅屋的主人回来了。主人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汉。邦宁忙迎上去,二人一见如故,寒喧之后,便闲聊起来。原来这老汉年纪大了,又有病,被他女儿接去住些日子。因他时时惦念这棵牡丹,才赶回来看看。邦宁问起这牡丹的情况,老人说:“这棵牡丹从我记事起就有,不知多少年了,年年长得花繁叶茂,惹人喜爱。可惜我年纪大了,手脚又不灵便,也顾不上多照顾它了…”。老人望着牡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邦宁闻听,便向老人诉说自己如何爱花如命。表示愿用身上所有的东西,换取这棵牡丹。老人见邦宁忠厚老实又是一个爱花的人,便将这棵心爱的牡丹,赠给了他。
邦宁高兴极了,忙给老人叩头。邦宁归乡心切,便向老人讨了一个大花盆,把这棵牡丹连根带土栽在盆里,决定连夜赶回去。但路途遥远,跋山涉水,怎么运呢?用车拉吧,万一道路不平,把盆震坏了咋办? 用牲口驮吧?如果牲口不听话,把盆甩落咋办?邦宁犯起愁来,左思右想.觉得都不如抱着走保险。主意已定,便把行李往车上一捆,抱起花盆就上路了。
这天,邦宁为了多赶路,错过了投宿之地。眼看天色已晚,前不着村,后不靠店,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赶路。又走了几里,后来实在累得支持不住了,两眼一黑,“扑通”一声跌倒在地,怀里抱着的花盆摔得粉碎,邦宁爬起来,顾不得身上疼涌、急忙将牡丹捧起,头上磕破的鲜血,滴滴落在花心里。他还想往前走.可花盆没了。为了保住这棵牡丹,他打算就地栽下;邦字用手往地上一摸,淑上湿撞施的。心想,真是花不该死有人救。邦宁甩手挖了个坑。把牡丹栽了进去。’他对着牡丹祷告着:“牡丹啊牡丹,你想在这儿住下吗?那好吧。”邦宁就在牡丹旁边搭个草庵,住了下来。
再说,邦宁的老管家等了一年没见邦宁回来,很是着急。第二年春天;便委托邦宁的表弟带着银两.赶车一路寻找。最后在这荒郊野外,’找到了邦宁的住址。’这种紫红牡丹.已被他培育百余棵了。可他却为培育牡丹,操劳过度,去世一个多月了,表弟把这百余棵牡丹,移栽盆里.带回家乡曹州。当时曹州尚没有这种花色,为了怀念赵邦宁,人们就把这种丹叫邦宁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