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gushigu.cn 作者:佚名
这两幅图均为十六国时期的酒泉丁家闸墓壁画
前凉政权铸造的“凉造新泉”钱
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晋书·地理志》记载,西晋凉州刺史治所在姑臧(今武威市),辖金城郡、西平郡、武威郡、张掖郡、西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8郡,大致范围相当于现在的兰州以西,包括河西走廊、内蒙古部分地区、青海东部地区等。张轨以东汉窦融为榜样,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措施,开始了治理凉州、建功立业的征程。
招贤纳士,任人唯贤
张轨(公元255年-314年),字士彦,甘肃平凉人,聪明博学,仪表堂堂,为人儒雅谦逊。他与同乡皇甫谧隐居在河南宜阳郡女几山,经常向皇甫谧请教学问。后来,张轨承继了父祖的恩荫,得到一个小小的五品官职。皇甫谧将张轨推荐给朝廷重臣张华。有一次,张轨与张华谈论儒学经典以及政事利弊,张华赞赏他是“二品之精”,大意就是在二品等级的官员里也是很优秀的。张华又把张轨推荐给卫将军杨珧,杨珧随即征召张轨为幕僚,后授职为太子舍人,又升任散骑常侍。公元296年5月,司马懿第八子司马肜担任征西大将军,都督凉雍二州诸军事,张轨兼任军司一职。公元301年,张轨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时年47岁。
张轨来到凉州,首要任务就是招贤纳士,选拔人才。他礼贤下士的风度和求贤若渴的做法,得到了河西豪门大族的认可和支持。不久,张轨身边就聚集了许多济世安邦的人才,其中,宋配、阴充、氾瑗、阴澹被后世称为张轨的“四大股肱谋主”。
张轨一方面依靠凉州豪门大族中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向避难凉州的中原文士张开欢迎的双臂。当时北方大乱,饱经忧患的西晋显贵和黎民百姓都将凉州看作躲避战乱的好地方,许多官员、文人带着全家前来投靠张轨。张轨将他们妥善安置,举其贤者,委以重任。如江琼、杜骥等家族,由于这些家族都有学术根基及家学传承,壮大了河西的人才队伍。
此外,张轨还沿袭了魏晋旧制,即实行察举、征辟和九品中正制选举人才。选举原则上,除注重门第和为官经历外,还要根据志向、才学、忠诚、孝敬、节操、道义等标准选拔人才。这个举措,得到了凉州百姓的热烈欢迎,“州中父老莫不相庆”。
平定叛乱,增修姑臧
当时,凉州鲜卑族反叛,盗匪纵横州里,抢劫财物,百姓苦不堪言。张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率军讨伐叛军、盗匪。那些叛军盗匪毕竟是乌合之众,张轨初战告捷,斩首一万余人,初露锋芒。
过了几年,鲜卑族以若罗拔能为首,又发动更大规模的叛乱,张轨派第一谋士宋配进行了彻底镇压。宋配斩杀若罗拔能,俘虏十余万人,张轨威名大震于河西。消息传到洛阳,晋惠帝派遣使者任命张轨为安西将军。
张轨之所以能接连取得平叛战争的胜利,除了谋略得当,将领勇猛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拥有一支强悍的军队。凉州自古崇军尚武,汉代就有“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士风壮猛,便习兵事”的记载。张轨听取宋配等人的建议,招收各个民族之中骁勇善战、强壮彪悍之人,组成了一支威震八方的凉州骑兵,日常厉兵秣马,严加训练,成为安定凉州的重要保障。
张轨平定叛乱之后,开始增修姑臧城,并修筑宫殿。《晋书·张轨传》记载:“于是大城姑臧。其城本匈奴所筑也,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西夏时期《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也记载了张轨曾在姑臧旧城内修筑了宫殿。张轨之后,张茂、张骏等又对姑臧城进行扩建,从而使姑臧城成为河西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匡扶朝廷,两救洛阳
张轨在治理河西的同时,也展开了一系列效忠西晋、匡扶朝廷的行动。
公元305年,陇西太守韩稚因与秦州刺史张辅不和,便派人将其诛杀,一时之间,朝野震动。张轨得知消息,立即派兵讨伐韩稚,并给韩稚写了一封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韩稚便向张轨投降。张轨平息内讧后,派人觐见南阳王司马模,说明事情的经过。司马模听后,对张轨采用刚柔相济的策略处理内乱一事十分赞赏,当即将一把天子所赐之剑送给张轨,并说,自陇地以西,一切军政大事皆委托于张轨,此剑如同权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