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gushigu.cn 作者:佚名
甘肃天水麦积山全景 孙苑摄/光明图片
莫高窟第112窟中唐壁画“伎乐天反弹琵琶” 李韵摄
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 李韵摄
莫高窟的九层楼 李韵摄
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在这里,“人文始祖”伏羲“一画开天”创立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在这里,秦王朝先祖奋发崛起、称霸西戎。
这里是中国北方农业文明的源头之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是石窟艺术之乡,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这里,是甘肃。
在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甘肃是一块瑰丽璀璨的美玉。从敦煌的莫高窟到武威的文庙、白塔寺遗址,从嘉峪关的长城到张掖的大佛寺、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这里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2处;国有馆藏可移动文物43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1.83万件(套);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名镇8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座、名镇7座……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突破。
1、强化保护机制 筑牢安全底线
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生命线,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程亮说:“近10年,我们累计争取国家资金49.2亿元,实施各类文物保护维修、展示利用等项目1000余项,建设陕甘及陕甘宁片区等革命文物综合保护利用项目52个,修复各类馆藏文物11000余件(套)。”如今,莫高窟保护利用、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拉卜楞寺文物保护等重大项目的良好效益,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为了确保安全这个“底线”和“生命线”,除了资金投入,甘肃还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意见》,并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甘肃在全国率先推出《甘肃省涉案文物管理移交暂行办法》,开启国有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
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张春生对此颇有感触。莫高窟周边有些长期影响文物安全的问题,“正是由于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更易引起地方党委政府重视,这些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此出现转机,有力推动了文保问题的解决。”他说。
张春生的感受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以长城保护为例,甘肃境内现存长城总长度超过3600公里,分布在11个市(州)、38个县(市、区)。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开展了大量保护工作,但由于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保存状况复杂、保护经费有限等多方面原因,仍有部分长城段落坍塌、破碎,其中,既有遭遇风蚀、雨蚀等自然破坏,也有一些是人为破坏。2020年6月下旬,甘肃省检察院正式立案,办理长城保护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案,检察长朱玉担任主任检察官,成立专案组对省内14地28处长城遗存进行现场调查。程亮表示:“正是有了司法机关‘加持’,一些长期影响长城保护的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彻底解决。”
与此同时,甘肃还加大了对重点文物的立法工作。近年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甘肃炳灵寺石窟保护条例》和《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启动《甘肃麦积山石窟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文物系统也在健全行业管理机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甘肃省文物安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2、创新传播方式 绽放遗产魅力
到甘肃,不可不去敦煌;到敦煌,不可不看莫高窟。
今年暑假刚至,就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不远千里来到这里,领略敦煌绚烂的文化,感受中华灿烂的文明。
“这里远比我想象中要美,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样,感受敦煌、爱上敦煌。”一位初次到访敦煌的游客对记者说。
这样的心愿正在逐步化作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