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与禹时代(2)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齐家文化与禹时代(2)

来源:www.gushigu.cn 作者:佚名


  在人类历史上,金属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国家文明时代即将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齐家文化因位于广河县齐家坪而命名,遗址东起泾水、渭河流域,西至湟水流域、青海湖畔,南面到达白龙江流域,北至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附近地区,涉及范围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甘肃是我国目前发现青铜器最早的地区,它的闪光点是,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F20北壁下出土了一件青铜刀,刀弧背直刃,前尖微翘起,条形、短柄,由合范铸成,长12.5厘米,是中国发现的最早铜器,号称“中华第一刀”,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外,遗址H54还出土有铜渣,这些铜渣不是天然矿石,而是冶炼废弃物,证明这把刀就是在当地铸造的。它将中国的青铜器史推到5000年。从中华第一刀至辛店文化时期,青铜文化延续了2000年。证明西部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源头,而临夏是其核心地区之一。齐家文化时期,青铜器快速发展,品种多样,诸如刀、斧、凿、锥、镰、镜、牌、镯、环及动物等类,广泛应用生产、生活方面。虽无大件,但它逐渐开启了夏商钟鼎器灿烂文化,至周代达到峰巅。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在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序中说:“中国青铜器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是在中原地区是二里头文化的前期,在黄河上游是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前期据碳-14测定数据是公元前1920年±115年和前1900年±130年。齐家文化据碳-14测定数据是公元前2255年±140年,另一个较晚的数据是前2034年±81年。齐家文化的发现是红铜器和青铜器并用,器物大都是工具,没有发现容器。青铜镜是当时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尤其是七角星纹镜,是前期青铜镜上装饰纹样出现的首例。”他还指出:“齐家文化的特殊之处是青铜镜的铸造和使用要先于中原商文化600—700年。”

  镶绿松石青铜牌饰在临夏出土过多面,皆已流失外地。2013年10月,有幸在王松朝处目睹一张资料照片。据其介绍:这面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出土的镶绿松石青铜牌饰,长15.5厘米、宽10.5厘米,铜底板上铸有凸起动物图案,尤为突出动物的双眼为甚,图案的空心处镶嵌有绿松石。他说:“在巴掌大的凸面上,镶嵌几百块像婴儿指甲盖大小的绿松石,且经过几千年的尘封地下,出土后绿松石仍不脱落。”与洛阳偃师二里头出土的两块镶嵌绿松石铜牌神兽相比,一脉相承。一个外形腰秀若美男,一个外形腰粗若壮汉。广河汉设大夏县,河名大夏水,传说中的禹是夏部落人,曾将这里的冶铜业广播东南。此时,夏人活动的中心已从黄河上游移动到今河南西部的河洛流域。《越绝书》言禹“以铜为兵”,后来禹的儿子启入主中原,建立夏朝。这“夏”来源也许与西北的这个“夏”部落有关。

  1976年4月,临夏州文物普查中,在临夏县莲花公社魏家台子东侧齐家文化遗址的灰层中采集到一把骨柄铜刃刀。刀柄末端已断失,刀长7.2厘米,宽2.6厘米,厚0.2—0.5厘米,略呈弓形。柄用动物肋骨磨制而成,柄侧开槽,铜刃镶嵌在槽内并加粘合,虽埋地下沁蚀4000年,铜刃与骨柄仍粘着牢固。刃长4.7厘米,刀口锋利,工艺精湛,被收入《中国文物精华辞典》。

  齐家文化铜镜。直径9厘米,厚0.2厘米,镜面呈凸面状,镜背面分两区,中区设桥形钮,钮有穿孔;外区为九数三角形,与内圈相接,组成放射图案。镜体锈迹斑斑,绿锈灿然。它是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镜之一。三角形是齐家文化代表性纹饰,或是齐家人的徽记,多角显示多部落的团结联盟。

  甘肃省博物馆藏的、来自广河县的一件人面柄首青铜匕,长14.3厘米、宽2.2厘米,柄端铸人面像,双目圆睁,鼻梁高直,厚唇半启,表情神秘。此匕属辛店文化铜器,是国内最早的青铜浮雕品。

  中国人爱玉,从古迄今,玉文化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6000至4000年,仰韶、大汶口、红山、陶寺、凌家滩、马家滨、良渚、龙山、齐家等诸多玉文化如满天星斗,光耀华夏大地。其中红山、良渚、齐家三大玉器在时间上先后有三个重叠的发展高峰。东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6000—5000年),以造型生动的玉猪龙为代表,呼唤着中华民族龙文化的起源;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5000—4000年),以精细雕刻的神、兽、人纹分出天地人世界;西北黄河中上游的齐家文化(4100—3600年),后来者居上,最先认识了和田玉,和田玉硬度6~6.5,温润细腻,色泽优美,质远甚于红山、良渚文化玉器。在4000年前后西行,开通了玉石之路,源源不断地把和田玉运到齐家人诸地。在制作过程中吸纳红山、良渚等文化诸类型玉器之长,以造型胜,去浮华,归自然,崇尚素洁美,加工成器,作为高规格礼器使用。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06 rjx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