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gushigu.cn 作者:佚名
尽管评论家对《封神演义》评价不高,不足以和“四大名著”相提并论,但在面世后的数百年中,《封神演义》在民间却流传甚广,书中的很多神魔人物和斗法情节等,对清代小说、戏曲、话本的创作影响颇大。如京剧《陈塘关》(又名《哪吒出世》《哪吒闹海》),即取材于《封神演义》第十二至十四回。实际上,哪吒原型是印度佛教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但经过《封神演义》和相关戏剧的改编,哪咤以神通广大、健康活泼的儿童形象出场,人物性格得以丰满成熟。1979年,上海美术制片厂推出动画片《哪吒闹海》,哪吒形象更加深得人心,而近年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同样大获成功。作为影视改编的热门题材,1927年由夏赤凤导演、吴翰仪编剧的电影《封神榜·杨戬梅山收七怪》便已上映,在最近四十年中,大陆、港台地区更是改编过多个版本的《封神榜》。 和《西游记》相比,唐僧师徒的取经故事已经非常完善,后人创作的空间十分有限;《封神演义》搭建的故事框架虽然不完美,作者驾驭故事的能力也有所欠缺,但反过来说,留给后人的想象空间也特别大,后人可以在这个框架基础上自由发挥拓展。可以这样说,《封神演义》就像一个潜力巨大的中华上古神话大宝库,等待着后人前去不断发掘与创新。(金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