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长学院 作者:佚名
正好此时在楚国后方有个原始的部落慢慢跳出了历史舞台,史称吴国。其时吴国相当落后,于是屈巫向晋王献计“联吴制楚”,晋王高兴的采纳了意见。屈巫也改名为巫臣,抛弃了自己楚国的“屈”姓,和吴国订立了盟约之后,又派自己的儿子前去吴国进行军事现代化。
后来吴国渐渐强大,和晋国一头一尾交相呼应,对楚国连年用兵,搞得楚国鸡飞狗跳。后来晋国利用楚国被吴国消耗了大量国力的时机,和楚国在鄢陵决战,一举击溃楚军。曾经的春秋霸主楚国由此开始走上了没落之路。
历来宋儒理学之流都把历史上的女人和两个以上的男人发生过性行为当做不守妇道的淫妇,对夏姬这样的“极品”女人当然也是痛为不齿。不过奇怪的是,被卫道之士称为“三为王后,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却并不怎么出名。
当年被宋儒理学门徒奉为祖师的孔老夫子,读史到夏姬这一段的时候也没有作出对与否的评判,但我们参考孔子对于《诗经》的态度,我们可以想象孔子会对夏姬和巫臣之间的爱情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了。
《诗经》集中反映了周代的政治、历史、宗教和民风,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便是当时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也就是当地的民歌民俗。夏姬的老家郑国民歌被称为“郑风”,共二十一首,基本上都是讲述的男女之情,可见郑国是一个浪漫多情的国度。然而后世卫道之士们大多把这些浪漫的爱情诗歌称为“淫诗秽词”,却不想想他们的祖师爷孔老夫子曾经是多么的喜欢这些诗歌。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道:“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诗经》总共三百零五篇,而孔子是全部用来歌颂,可见孔子也对浪漫真情的爱情持赞赏态度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定也是孔子曾经的梦想。
而且周朝离原始部落习俗的年代不远,当时人们的想法和我们今天的想法差别也有本质的不同。《周礼》记载道:“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家者会之”。可见那时达到生育年龄的男女想要不“淫乐”都不行,政府法令必须“淫乐”,目的在于多生育,添人口,原始状态下人数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国力的强弱。
所以,我们现代人看当时的历史,特别是读到《左传》里面随处可见的什么儿子娶老子的小老婆为妻的、娶丧夫的婶、嫂为妻的、和儿媳妇发生超友谊关系的、兄弟姐妹之间做爱做的事的、国王和大臣的妻子偷情的、庶母和儿辈孙辈上床的等等不一而足的男女情事的时候,往往会被震惊得无以言表。其实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只是少见多怪而已,老是拿今日的标准去衡量古人的脑容积不够大。
“人尽可夫”一词的典故也是出自春秋,《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说郑厉公因为不满仲祭专横,派仲祭的女婿雍纠去刺杀仲祭,雍纠临走之前把消息透露给了自己的老婆,也就是自己此行要刺杀的对象的女儿。雍纠出发后,他老婆感到左右为难,于是去问她的母亲应该怎么办,她母亲说道:“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这个母亲的说法,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认识和思想观念,即所谓丈夫,只要是男人都可以是你的性伴侣(或者可以理解成,只要是女人都可以和你的丈夫发生性关系),这是正常的现象,人们并不把这当做一种道德缺失,不对此有贬低的看法,所以“人尽夫也”是正常的,也才所以丈夫多多,而老爸只有一个,于是“胡可比也”,丈夫怎么能比得上老爸?
因此,比上述典故稍晚出生的孔老夫子,其对夏姬的看法一定不可能和那些肆意歪曲儒学真意的变态之人一样去诋毁这个历经磨难终得真爱的女人。孔子对夏姬和巫臣之间的爱情,一定会是抱着理解、宽容并且感到欣慰的态度的。
夏姬的美和艳,被无数事实证明了是天下无敌的,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长期被当权者玩弄的痛苦生活。那些因她而死的男人,其实一点也不冤枉,时至今日,一个男人要是敢娶一个绝色美女为妻的话,不仅仅是有被强戴绿帽子的可能性,还和春秋战乱时期一样面临着死无葬身之地的危险。
就象巫臣,一个真正痴情的男人,为了和夏姬的爱情,付出了满门老小的代价,不过他的勇气可嘉,而且算得上幸运,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女人,而从此后再无关于这二人的记录来看,他和夏姬的爱情生活应该是美满和幸福的。
这二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比起现在任何一黜所谓的爱情肥皂剧来说,绝对要晶莹剔透、真实浪漫得多。
巫臣最少能排在史上最痴情男人的第三名,谁是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