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gushigu.cn 作者:佚名
说起谢灵运,一般会首先提到他是一位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谢灵运钟情山水,在大自然里流连忘返,写下大量的山水诗文。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有一颗喜爱植物的敏感心灵,谢灵运经常陶醉于植物世界,各类植物也赋予他无穷的创作灵感和丰沛的创作激情,使他成为与青山绿水同在的诗人。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初秋,谢灵运来到永嘉郡任太守,他计划遍游永嘉山水,有一次来到吹台山游玩。吹台山为横亘于浙闽边界的洞宫山之余脉,清光绪《永嘉县志·叙山》载“吹台山,在城南二十里,高处平正如台,相传王子晋吹笙之所”。可见此山不同凡响。而在谢灵运的笔下:“吹台有高桐,皆百围。峄阳孤桐,方此为劣。”(《游名山志》)。桐,即梧桐,落叶大乔木。峄山所生的特异梧桐,与之相比还要差一些。可见吹台山当时的梧桐树,树形高大,胸围粗壮,气势不凡,相传还是制琴的好材料。民间素来有“凤栖梧桐”的传说,意思是凤凰只在梧桐树上栖息,因此梧桐寓意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现在的吹台山,有孙诒让墓,孙诒让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古迹还有吹笙台、饮鹤泉等,却难觅高大秀挺的梧桐树了。离吹台山不远处的桐溪风景区,一条桐岭古道,曾经是瑞安桐浦、陶山到温州城区最主要的通道,沿途树木葱郁,溪水流淌,每到春夏之交,盛开的梧桐花、泡桐花、油桐花在嫩叶衬托下逞娇呈美,缕缕幽芳。 “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宋·苏轼《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桐树在谢灵运恋恋不舍的永嘉楠溪江,也到处可见。微风轻拂,清香袭人,不经意间就会遇上一场唯美的桐花雨。谢灵运乘着舴艋船,从楠溪江下游悠悠晃晃来到上游,他要去观赏一座山形奇特的石室山。他上了岸,没走多远,却在一处山岙里发现珍贵药材黄精。他记下了“石室山产黄精和紫苑”(《游名山志》)。黄精叶似箬竹,根如生姜,为百合科植物,干燥的根茎是中药材,医家对它的药用价值研究得很清楚:补气养阴,健脾润肺,还能益肾,与人参同等地位。紫苑即紫菀,其根茎也是中药材,是清肺止咳的良药。紫菀通常成片生长在山野间,不开花时像普通的野草不起眼,一旦开花,蓝紫色的花朵明艳动人,亮眼夺目。 很多植物其实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黄精最初被发现就是为了充饥。在缺粮少食的年代,很多老百姓吃不饱,就会跑到山上找嫩树叶、草根、花瓣之类来填饱肚子,黄精就是这样碰巧被挖到了,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仙人余粮”。紫菀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在民间的俗称叫“返魂草”,在冬季里枯萎,在春季发芽生长开花。 谢灵运担任永嘉郡守期间,并不是一味地沉溺山水,他怀有一颗体恤民情的悲悯之心,深入基层,巡视农田,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他提倡发展农桑,带领老百姓到城郊栽种桑树,为此写下《植桑》诗:“诗人陈条柯,亦有美攘剔。前修为谁故,后事资纺绩。常佩智方诚,愧微富教益。浮阳骛嘉月,艺桑迨闲隙。疏栏发近郛,长行达广场。旷流始毖泉,湎途犹跬迹。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他在诗作中,既写种植桑树的历史意义,又写管理桑树要修剪枝条;既写植物生长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又写自己对桑农的关心和治郡理想。桑树在中国古代农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古人对农业的雅称就叫做“农桑”。《潜夫论·卷一·务本》有“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的句子。谢灵运在永嘉郡任职期间,兴农桑、修水利,办教育,引领学术,有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心。 谢灵运在温州任职只有一年多时间,在被贬的时光里写下既浪漫又郁闷的诗文,不经意间写出许多种草木植物,这不仅表现了诗人追寻心灵那一方净土的审美状态,也反映了当时永嘉郡的地理环境和植被状况。他用自己的诗文为永嘉山水注入了文气和灵气,也让自己不安的心灵安顿下来。 谢灵运离开永嘉之后,回到故乡会稽始宁县(今上虞)隐居,他依然游山玩水,亲近各种植物。他发现自然万物都有各自生长的时间和空间,了解到许多野生植物的生长区域、成熟季节和生活习性。他在绮丽的植物世界里穿行,得到的收获是丰厚的,完成了代表作《山居赋》。在《山居赋》中,他提到的植物品种非常丰富,农作物有麻、粟、豆、蕺菜、荠菜、葑菜、萝卜、生姜等;药材有苏梗、天门冬、麦门冬、兰草、卷柏、伏苓等;果树有杏、橘、栗、桃、梨、枣、枇杷、柿子等,其中梨、枣、杏这些原本种植在北方的植物,1600年前也都引种到南方来了;花卉有兰草、蓼草、荷花等,他写道:“水草则萍藻蕰菼,雚蒲芹荪,蒹菰苹蘩,蕝荇菱莲。虽备物之偕美,独扶渠之华鲜。播绿叶之郁茂,含红敷之缤翻。怨清香之难留,矜盛容之易阑。”美好繁多的植物,只有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显得格外绚丽,遗憾的是,荷花那沁人肺腑的芳香却难于留在人间,那圣洁的容颜也容易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