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巨奸郭开:雄霸一时的赵国毁在一个小人手中



赵国巨奸郭开:雄霸一时的赵国毁在一个小人手中

来源:家长学院 作者:佚名


    别具一格的工作作风

    如今的邯郸人大都把审视历史的目光,集中在赵国的大腕儿名角儿身上,记住了诸如武灵王、廉颇、蔺相如、李牧等大人物,唯独没有记住史册上偶露峥嵘的郭开先生!

    郭开先生是赵悼襄王(名偃,公元前244年-公元前236年在位)身边的红人,虽谈不上威名赫赫,历代史书对其也着墨不多,但论其个人官场活动能力和办事手段,在赵国近200年皇皇历史上,还是可圈可点、并占有一席之地的。现在的邯郸人真不该小觑他、忘却他。

    郭开先生不属于廉颇那种类型,常常在聚光灯下,两军阵前,凡事张牙舞爪,耀武扬威,也不像蔺相如那样胆大心细,小巷回车,与霸权主义打交道;更不像武灵王那样张狂另类,不满现状,野心勃勃,开疆扩土,改革变法,非把天下弄出点儿动静不可。

    相反,郭先生平时深居简出,寡言少语,工作和生活都很低调。但这并不妨碍他另辟蹊径,怀揣和别人同样蠢蠢欲动的远大人生欲望,成就另一番令人侧目的勃勃事业。他既不效仿那些没文化的武将们,奔赴疆场厮杀争功,也不羡慕那些咬文嚼字的文臣们,穷经皓首,博得半世功名。他只身潜入邯郸城的宫帷深处,低眉顺目,耐住寂寞,陪伴在两代赵王左右,绞尽脑汁去博得君王欢心。他奴颜媚骨,喜怒不形于色,先赵王之忧而忧,后赵王之乐而乐,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条别人很难涉足的人生腾达之路。

    郭开先生最大的优点是:善于从君王身边那些别人不屑一顾的小事情做起。他真正懂得君王之事无小事,特别能理解和体谅一国之君的难处与苦恼,恰到好处地搔到君王的痒处,与君王虚与委蛇,做出一副鱼水情深状。他不屑效仿蔺相如,像新闻联播、焦点访谈那样,一本正经地和君王讨论什么和氏璧的去留问题;他更讨厌李牧,经常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借口,把君王对匈奴的作战方针当作耳旁风。

    他深深知道,作为伟大统帅的赵偃先生,日理万机,身心疲惫,已经够头疼的了,决不能再拿工作上的琐事为其添堵。他只与君王闲聊一些工作之外的轻松话题,比如时不时给君王讲几段坊间流传的荤段子,弄张外国毛片,或什么儿童不宜之类的禁书,让君王在工作之余消遣轻松一番,为君王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温馨色彩。其效果出奇得妙,两代君王虽然嘴上毫无表示,但心里特别受用,这就决定了郭开先生在赵国稳如泰山的政坛地位。而郭开先生更是心领神会,心知肚明,在赵国政坛上过着悠哉悠哉般的神仙日子。

    此外,郭开先生还时常为君王生活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提供方便,排忧解难,常常令君王在一身轻松之后,神清气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比如郭开先生在体会到自己“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不可言状的妙处后,就及时想到了君王“一日三餐”公式化宫廷生活的腻味。他隔三差五地主动从外面悄悄带几个美眉回来,让君王开开心,换换口味。君王龙颜大悦,还动了真情实感,把其中一位表现出色的美眉留在内宫,并擦出爱情火花,生下了后来大名鼎鼎的赵迁。

    这下郭开先生的功劳大了去了,廉颇攻下多少座城池,蔺相如去过多少趟秦国,能抵得上郭开先生这一桩功劳?郭开先生此举与那个商人吕不韦的奇货可居,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原子弹都爆炸了,飞船都上天了,人的脑子都市场化了,但要超过郭先生诸如此类的能力和贡献,邯郸人奋斗了2000多年,还没有第二个!

    有投入就有回报,从不显山露水的郭先生,其奇特的才能终于赢得赵国两代国王的赏识和倚重,甚至还被悼襄王赵偃特聘为太傅,担当起培养赵国下一 代国王赵迁的重任。郭先生在赵国的官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名副其实地成了两代君王面前一脸忠贞的鲨鱼,几乎没有他摆不平的事儿。

    仅凭这一点儿,郭开先生不仅身居赵国士大夫的金领高位,而且还被当时世界最大的公司--秦王国,高薪聘为特级企划顾问。

    郭开先生每年除在赵国拿年薪红包之外,还能赚取秦王国的巨额外汇。秦王不惜拿出5万两佣金,聘用郭开先生。秦王的销售经理王敖,一次就支付郭开先生见面费3000两,双方合作协议达成后,又支付郭开先生7000两。同时,秦王还为郭开先生全家办理了移居国外的护照绿卡,并在秦国奖励给郭开大量的地产别墅。如果赵国这家公司倒闭了,郭开先生移居秦国,照样安居乐业,依然是资深望重的成功人士。

    苦心经营多年,郭开终于在大部分人尚未脱贫的赵国,率先步入先富一族,成为当时赵国为数不多的精英人物。其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和自身价值,也得以充分体现。

    打压廉颇

    在市场经济尚处于蒙昧状态的赵国,国民的仇富心态比今天要严重得多。那些失地无业、遭受战乱流离的平头老百姓们,对郭开先生的嫉妒就不用说了。就连国家机关中的文臣武将们,也普遍存在着红眼病蔓延现象,经常对郭开先生的行为议论纷纷,说三道四。恃功自傲的廉颇,就是他们当中顽固不化的典型代表。

 

    廉颇自己不开源创收,反而经常对郭开先生的兼职行为和高雅的生活方式,公开品头论足,喋喋不休,严重地损害了郭开先生在赵国政坛上的光辉形象;此外,廉颇长期在外攻城略地挣表现,以抬高自己,伺机打击郭开先生为君王工作的积极性。这令事业蓬勃、风头正健的郭开先生苦恼不已。他想,若不给廉颇点儿厉害尝尝,他今后还怎么在赵国立足?但郭开先生不像廉颇政治上那么幼稚可笑,遇事哇哇暴叫,一蹦三尺高。他既然能把两代君王侍奉得服服帖帖,整整廉颇,还不是小菜一碟!他一贯的手段是刺刀戳人不见红,于无声无息中致人非命,而且对方至死也不知道暗箭来自何方,冷枪源于谁人之手。

    老国王赵丹一死,赵偃刚继位,郭开先生立即抓住了时机。仅凭他与赵偃之间的鱼水之欢,说廉颇老了,不能胜任工作了,这就让正在前线厮杀的廉颇交出了军权,逃往魏国。郭开先生眉头一皱,就能撬翻赵国的卫国栋梁,不仅为自己剪除了政治异己,而且为其兼职的秦国解除了一道军事障碍。

    然而没过几年,郭开先生又开始惴惴不安。那个被秦国打得焦头烂额的赵偃,再次想到了杀敌不怕死的老廉颇,派使者唐玖请老将军回国效命。郭开先生不干了,廉颇若再回赵国,不仅严重影响自己在赵国的远大前程,而且还会干扰自己与秦国签署的秘密协议正常有效地履行。

    郭开先生当机立断,拿出黄金二十镒(古代重量单位,合20两),神不知鬼不觉地买通使者唐玖,在君王面前谮言:“廉颇老矣,尚能饭,却一顿三遗矢!”这令寄人篱下的廉老将军,只好“侍杖听潮声”,心徒牡,岁将零,渺神京,一事无成,最后在“我思用赵人”的悲壮声中赍志而殁。

    廉颇老将军到死也想不明白,他曾效命四五十年的赵国,究竟为什么抛弃了他。只有几百年后宋朝的辛弃疾拿他说了一回事儿,兼带为他鸣了一回不平:“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但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郭开先生,其实赵偃准备再次起用廉颇老将,也不是心甘情愿,出于真心。实在是眼下的赵国江山,在秦国的频频攻击下,已载不动许多愁,他想起老将廉颇也是实出无奈。

    当初赵 偃驱逐廉颇,虽有郭开先生的谗言之“功”,但更有赵偃卸磨杀驴的本意,如今赵国的这盘磨转不动了,又想起再给廉颇套上笼头,这岂不是等于抽赵偃自己的嘴巴?让身份无比尊贵的赵偃抽自己嘴巴,可能比让他亲自披挂上阵还难。

    如果赵偃真想起用廉颇,别说“三遗矢”,就是把屎拉在马背上,廉颇不还得照样抡大刀片子冲锋陷阵?就算是廉颇老胳膊老腿不方便了,也得坐在手推车里用大脑指挥打仗!后来的诸葛亮不也是长期坐在手推车里行军打仗吗?

    显然“王遂不招”,理由牵强附会得很。郭开先生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恰恰搔到了赵偃自己摸不到的痒处,替赵偃处理了一件自己不便出面的尴尬事儿而已。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06 rjx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