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gushigu.cn 作者:佚名
除了涮肉以外,古人在雪天里还特别喜欢吃鱼。在故宫博物院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分别藏有一幅团扇画,前者名为《雪江卖鱼图》,后者名为《雪桥买鱼图》。在雪景山水图中,买卖活鱼这个看上去充满市井烟火气的细节给画面带来了生趣,尽管许多学者认为这是用来体现文人与渔夫理想的精神世界,但也从侧面坐实了古人在雪天喜欢吃活鱼的事实。不仅中原地区的古人在雪天爱吃活鱼,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喜欢,他们会在冬季冰冻的河湖上凿开冰洞,钩捕大鱼。在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了一种契丹族钩鱼用的鱼钩,钩尖甚锐,钩身较长,并装有木柄,这便是用来“凿冰钩鱼”的神器。 吃了肉,喝了酒,古人在雪天里也会喝点茶刮刮油。然而脑洞向来大的古人怎么会那么老实地只煮茶?是的,他们又搞出花样了。在古人眼里,正常的山泉水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雪天风雅事的追求了,于是他们把目标锁定为雪。 明代高濂曾在《扫雪烹茶玩画》中说道:“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看来古人在雪天不仅要用雪烹茶,更要取梅花、兰花、青松上的雪,感觉只要喝了这杯雪烹的茶,就可以拥有雪的洁净、梅的傲骨、兰的高雅、青松的正直,这分明就是我们现代流行的“概念茶”! 雪天容易出狂人,张岱倾情收集有关雪天的奇葩段子 玩了雪,吃了饭,喝了茶,自然是需要“造作”一下。我们现代人常常会在雪天弄点噱头发个朋友圈,有人在雪地里练瑜伽,有人穿着汉服去故宫,也有人躺在雪地里模仿偶像片拍照……古人雪天里的“造作”自然很特别,堪称是行为艺术。 比如在宋代,有一个人叫王江,在陈州(今河南淮阳)一带流浪。别看他是个流浪汉,在当时可是有不少粉丝,像苏东坡、苏辙这样的士大夫都是他的忠实粉。除了粉他放荡不羁爱自由以外,这个叫王江的还有一个特异功能,那就是在雪天里,他会用雪将自己埋起来,然后再用一身热气将雪融化掉。雪融化后,王江一点事都没有,继续一边喝酒一边流浪。据传,当时见过此场景的人,都大为震惊。 可能这还不算雪天里最奇葩的,明末文人张岱在雪天除了自己去湖心亭看雪,并且写了篇小作文外,他还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夜航船》这本书的卷一里,开了个栏目叫“天文部·雪霜”,专门收集有关雪天的奇葩段子。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柳絮因风”“踏雪寻梅”“映雪读书”“啮雪咽毡”等,这都是比较正常的,其余的一些段子,只能让我们现代人表示震惊了。 比如“欲仙去”这个段子,说是越人王冕,在大雪天的时候,也不怕冷,赤脚去登炉峰,四顾环视后,大叫一声:“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与王冕一样喜欢修仙的还有“神仙中人”,文中称晋王恭曾经披着一件鹤毛大氅在雪地里走路,孟旭见到后,对他进行商业吹捧:“哦!您真是一个神仙!” 还有一个叫铁脚道人的,他既不怕冷,也不怕拉肚子。一到雪天,他就爱赤脚在雪中走路,高兴的时候,还会大声朗诵《南华·秋水篇》,随后就摘一些梅花放进嘴里咀嚼,感觉有点干的时候,再弄点雪一起咽下去。对此,他解释道:“我要将这寒香沁入心骨!这样我就像梅花一样香,像雪一样洁净啦!” 这几位行为艺术家最后有没有成为神仙,有没有寒香入骨,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个行为艺术家却在雪天拿到了offer(入职通知)。这个段子的名字很有诗意,叫“卧雪”,主人公是东汉名臣袁安。 说是有一年洛阳下起了大雪,其他人都外出乞食,只有袁安门前积雪如故。洛阳令按户查看时,以为袁安已经冻饿而死,就让人扫除他门前的积雪,再进屋察看一下。进门后,洛阳令和随从们发现袁安直挺挺地躺着,好像还没死,于是他就问袁安:“你为什么不出门啊?”袁安答:“这大雪天的,人人都饿,不应该去打搅别人,我再躺会儿……”此话一出,格局就有了:人在饥寒交迫之际,还能保持节操,这不容易啊!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个贤能之辈,就将其举为孝廉。 此后,袁安卧雪这个典故居然成为了一个千年超级IP(知识产权,引申为成名文创的统称),不仅诗文中喜欢用到这个典故,文人们的雪景山水画中也喜欢增加这个元素。或许袁安自己都没有想到,一场大雪居然改变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