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gushigu.cn 作者:佚名
《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平被很多人认为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平均水准。
MoreVFX负责制作的部分电影特效。
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为今年第一部爆款,票房一路高歌猛进,至截稿前,上映34天票房累计46亿,占据国内电影史票房亚军位置。不过,引发观众热议的还是电影中呈现出的逼真特效技术,而这些令人震撼的特效基本都是出自国内团队之手。并且,今年被称为“中国科幻元年”,还将陆续有《拓星者》《上海堡垒》《明日战记》等多部国产科幻电影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流浪地球》在内,多部影片的科幻特效都是由国产电影特效公司主导完成,这也从硬件上被视为中国科幻崛起的标志。
《流浪地球》算是目前国内科幻电影特效的顶尖水平,也有不少观众和影评人从直观感受上认为,《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平均的特效水准,当记者向国内特效第一线的专业人士询问时,如果把它放在好莱坞科幻片坐标系中去比较,处于什么水准?丁燕来回答“跟美国最少差8-10年”,徐建认为“能到他们15年前的水平”。
到底中国本土的科幻特效水平达到了什么高度?在制作科幻片时,国内电影特效团队遇到了哪些技术难题?相比世界顶尖水平的好莱坞特效,国内电影特效还有哪些差距?国内电影特效公司生存现状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流浪地球》特效制作的4家公司:MoreVFX、橙视觉、PIXOMONDO北京、Blaad Studios(兆影视效),以及数字王国北京公司,解析国内特效公司生存、发展以及未来。
科幻片制作
科幻和玄幻 制作上没太大差别,只是设计方向不同
中国特效公司MoreVFX之前也曾为《西游记女儿国》这样的玄幻电影做过特效,与《流浪地球》这种硬核科幻相比,MoreVFX创始人兼CEO徐建觉得在制作上没有太多不同,虽然在类型上细分为玄幻和科幻类型,但电影中使用更多的是硬表面环境类的技术,所做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说《西游记女儿国》中呈现的是古代的房子和山,《流浪地球》中是未来感的建筑,只是设计不同。如果有差别的话,《西游记女儿国》里会有一些法术等虚的东西,《流浪地球》里就很少,但有些地方可能也相同,比如发动机喷出来的火,还有一些烟云也是在大量玄幻片中用到的。之所以《流浪地球》看起来比较真实,是因为主题和类型所致,而并不是技术的特殊性导致。
橙视觉创始人丁燕来也表示,最早开始制作《流浪地球》时,不会去分类,没想这是一部奇幻还是硬科幻类型的片子,更多的是根据故事去设计它的元素要怎么表现,在制作上没有太大区别。
技术难题 需求量过大,流程尚待优化
《流浪地球》一共有2003个特效镜头,是由主要的几家特效公司分工合作完成的。徐建的MoreVFX公司负责了800多个镜头,他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量”,“它的资产量和渲染量都特别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公司内部开发了一些数据流的传导,让数据流更快地在各部门之间传输。丁燕来的橙视觉公司负责了影片700多个特效镜头,他和徐建面临同样的问题,镜头中有很多大场景,里面的细节内容和各个层面数结算量都很大,最开始渲染的时候一帧要花20小时,“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的渲染量”,因为这些镜头基本不是实拍,属于纯CG,相当于纯渲染。后来,丁燕来和团队慢慢对制作流程进行优化,将时间缩短为7小时,这个时间对丁燕来来说算正常一点了,“但是也偏重,只是说现在可以接受。”
Blaad Studios制作了《流浪地球》中300多个特效镜头,主要是关于空间站内部的大部分镜头,以及空间站宇宙外景,空间站合成和空间站内部结构延伸等。初期空间站资产的数据容量约为10GB,为了解决大容量的空间站数据的问题,他们转换成以USD形式的流程来进行制作。这是皮克斯公司的一个数据流程管理方式,跟原来不一样的数据构造系统。PIXOMONDO北京参与制作了216个镜头,60%以上为A级镜头,其中有超过50个全CG镜头。每一个镜头都包括暴风雪的粒子模拟计算,和冰封城市的崩塌破坏特效。公司专门为这部电影设计了一套工作流程和场景管理系统,便于艺术家在制作如此巨大的CG环境时能更快、更高效地工作。
【新领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