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里的恩仇记:老师一声令下 家长“争宠”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知识 > 教育观察 >


家长群里的恩仇记:老师一声令下 家长“争宠”

来源:www.gushigu.cn 作者:佚名


 

家长群里的恩仇记:老师一声令下 家长“争宠”

  CFP供图

  □家长、老师的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交织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争斗、猜忌、恩怨,看似一团和气,实际上暗流涌动

  □微信群就是一个小社会,家长和老师在微信群中有爱有恨、有喜有悲的关系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老师和家长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主要的两种力量,当他们之间互不信任时,怎么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

  上海小学生家长林丽最近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

  林丽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新换了班主任,郑老师。与之前的班主任不同,郑老师不愿加入班级的家长微信群,只跟林丽一人互加了微信好友。老师每天把各种通知、提醒、图片发给林丽,然后让林丽发到家长群中。

  自从转发了新班主任的第一条微信起,原来在家长圈中颇受欢迎的林丽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我被其他家长孤立了。”林丽说,原来她在群里说点什么,肯定有家长跟帖,现在无论她说什么群里都一片寂静,而其他家长说点啥他们都能讨论起来。

  “你破坏了微信群的生态。”林丽的一位好友说,本来微信群中是两个群体:家长和老师,现在你成了第三个群体。

  不过林丽也很委屈,“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是我又不能拒绝老师呀!”夹在班主任和其他家长之间,林丽无奈又焦虑,她最担心的是,继自己被家长们孤立之后,儿子会被同学孤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社交平台迅速普及,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渠道已经从短信时代、飞信时代进入微信时代。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几乎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用于家校沟通的微信群,老师发通知、留作业等变得方便快捷了,家长也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孩子的在校情况。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微信群也一样。

  虽然家长和老师都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但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家长和老师之间、不同家长之间、家长背后所代表的不同孩子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 事、小摩擦以及矛盾。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现在家长微信群就是一个江湖,群里家长、老师的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交织在一起,于是,就有 了争斗、猜忌、恩怨,看似一团和气,实际上暗流涌动。

  老师一声令下 家长“争宠”怕落下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妈妈张倩认为自己过得惊心动魄。

  周六下午陪女儿上课外班时,张倩关了手机,下课后一开机,女儿所在班级的家长微信群里,未读信息像潮水一样涌了出来。

  原来,就在张倩关机的时段,班主任老师通过微信群安排了任务,向家长们征集“推广普通话活动”的口号。张倩看到时,群里的家长已经争先恐后贡献了上百条口号,有些家长一个人就写了七八条。

  看到这些,张倩一下子慌了,担心自己的表现在老师面前失了分,于是急急忙忙给几位大学同学打电话,让大家一起帮她想口号。终于,张倩从同学们“友情赞助”的口号中选出了3条上交。直到看到还有几位家长在她后面新交口号,张倩才松了口气。

  张倩所谓的“惊心动魄”,在很多人看来有点“小题大做”,但身为家长的人,都能理解张倩的焦虑。

  在微信群里,几乎没有哪个家长能做到不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当回事。以前都说“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现在“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又多了家长。

  很多人给中国家长的评价只有一个字“贱”。

  “每个家长在职场都有‘身份’,比如是权威、是专家、是知心姐姐。”家有幼儿园男童的妈妈王颖说,只有在孩子面前是完全没有身份的,也就是人们 所说的“孩奴”。一个机构到哪儿能找到那么多有思想的人为一个口号头脑风暴?老师就是有这个权威和能力,“指挥”孩奴做他们平时不可能做的事儿。

  在微信群里,谁完成了老师交待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都一目了然,“都在那里摆着呢,大家能不较劲儿吗?大家不为别的,就为了孩子。”林丽说。

  于是,“为了孩子”,家长们不仅“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争先恐后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还纷纷利用各种机会讨好老师,有时候甚至是谄媚拍马。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06 rjx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版权所有